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轻松自然的笔调,表达了对高计使(一位官员)的赞美和劝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开篇的政绩赞美
前两句用"帝若予工"(像帝王般勤政)、"周原布惠风"(像周朝先贤一样广施恩惠)的典故,夸赞高计使治理有方,让百姓如沐春风。就像现代人夸领导"您办事就像古代圣君一样靠谱"。
2. 巧用历史典故说理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有趣的对比:先夸高计使像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借书法劝谏皇帝),比宋代蔡襄(只会研究茶道)强得多;又说他治理下"春盈夏涸"的自然现象都显得神奇,把百姓生活的"茶苦饴甘"(苦尽甘来)比作天地造化。这相当于说:"您不仅是实干家,还懂得以柔克刚的治理智慧。"
3. 结尾的谦逊表态
最后两句用"芹献"( humble gift)和"采蘩泂酌"(采集野菜酿酒)的典故,表面说自己礼物微薄像乡下人献野菜,实则暗示:虽然我的建议可能粗浅,但和古人采蘩祭祀一样饱含忠诚。就像现代人说:"我的意见可能不成熟,但绝对是为您着想。"
全诗亮点在于:
- 用喝茶、书法等生活化比喻讲治国道理
- 通过历史人物对比,既捧高了对方又不显肉麻
- 结尾自谦中暗藏机锋,展现文人含蓄的智慧
就像现在给领导写感谢信时,既列举具体政绩,又穿插些文化典故,最后谦虚地说"拙见供参考",既显水平又不失分寸。
赵汝腾
赵汝腾(?-1261年),字茂实,号庸斋。居福州(今属福建)。生年不详,卒于宋理宗景定二年。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历迁籍田令。如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入奏前后奸谀兴利之臣,很是切直。后官终翰林学士承旨。汝腾着有庸斋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宋太宗八世孙,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差主管礼、兵部架阁,迁籍田令。累官权工部尚书兼权中书舍人。不久被罢免。又用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拜翰林学士。晚年号紫霞翁,景定二年(1261年)卒。谥忠靖。着有《庸斋集》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