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萧中庶直石头诗

九河亘积岨,三嵏郁旁眺。
皇州总地德,回江款岩徼。
井干赩苍林,云甍蔽层峤。
川霞旦上薄,山光晚馀照。
翔集乱归飞,虹霓纷引曜。
君子奉神略,瞰迥凭重峭。
弹冠已籍甚,升车益英妙。
功存汉册书,荣并周庭燎。
汲疾移偃息,董园倚谈笑。
麾旆一悠悠,谦姿光且劭。
燕嘉多暇日,兴文起渊调。
曰余厕鳞羽,灭影从渔钓。
泽渥资投分,逢迎典待诏。
咏沼邈含毫,专城空坐啸。
徒惭皇鉴揆,终延曲士诮。
方追隐沦诀,偶解金丹要。
若偶巫咸招,帝阍良可叫(○本集四。《诗纪》六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仕途与隐逸的矛盾心态。以下用现代视角逐层解析:

1. 自然景观的磅礴气势 开篇用"九河""三嵏"等宏大意象,展现山河纵横、云雾缭绕的壮阔景象。像"川霞旦上薄"(晨雾笼罩河面)、"山光晚馀照"(夕阳染红山峦)这些画面,用早晚光线的变化,让静态的山水有了流动的美感。彩虹与飞鸟的点缀,更添生动气息。

2. 都城建筑的恢弘气象 "皇州总地德"到"云甍蔽层峤"几句,描写都城建筑群:朱红梁柱映着苍翠山林,高耸屋檐遮蔽山峦。这种人工与自然的交融,暗含对王朝鼎盛气象的赞美。

3. 仕途抱负的豪情 "君子奉神略"至"荣并周庭燎"段,以历史典故(汉代功勋、周朝荣光)比喻仕途理想。诗人用"弹冠""升车"等动作描写,表现志在朝堂的进取心,充满建功立业的期待。

4. 隐逸情怀的流露 后半段情绪微妙转折。"灭影从渔钓"突然转向渔翁意象,"金丹""巫咸"等仙道词汇,泄露对隐居修道的向往。最后"帝阍良可叫"(天门值得叩响)的纠结,生动呈现既渴望功名又羡慕自由的矛盾心理。

艺术魅力 - 画面感极强:如电影镜头般由远及近,从山河全景切换到建筑细节,再聚焦到人物心理。 - 双线交织:明写山河壮美与仕途理想,暗藏归隐渴望,形成张力。 - 用典自然:历史人物(董仲舒)和神话(巫咸)的化用,不显晦涩,反而增添文化厚度。

现代启示 这首诗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今文人共通的人生困境:在现实抱负与精神自由间摇摆。那些对彩虹山光的描绘,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用自然之美疗愈内心冲突,这种与天地对话的智慧,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