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刺桐城》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被历史遗忘的古城,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文意象的对比,传递出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淡淡哀愁。
首句"闽海云霞绕刺桐"用绚丽的云霞环绕刺桐树的画面开场,既点明了地点(福建沿海),又以"刺桐"这种南方特有植物暗示这是一座南方古城。第二句"往年城郭为谁封"突然转折,带出历史沧桑感——这座曾经重要的城池,如今已无人记得它当初是为谁而建、为何而兴。
后两句更具体地刻画古城衰败的景象:鹧鸪鸟的啼叫声中带着疲惫,像是在哀叹往昔;曾经芬芳的荳蔻花香气消散,暗示着城市容颜的老去。诗人用"鹧鸪"和"荳蔻"这两个典型意象,前者常象征离愁,后者代表青春美好,两者都在时光中褪色,共同构建出物是人非的意境。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说古城如何破败,而是通过云霞、鸟鸣、花香这些细腻的自然感受,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繁华落尽的惆怅。就像我们偶然走进一座古镇,看到老墙上的藤蔓,听到不知名的鸟叫,突然感受到岁月流逝的痕迹一样,诗人用简练的文字唤起了这种共通的怀旧情绪。
吕造
吕造,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清乾隆《晋江县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