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丘丹要回老家江东,诗人王维为他送行时的心情。
前两句说:老家山上的霜已经下了很久(暗示深秋季节),你这个才子终于想起要回故乡的老木门了。这里用"荆扉"(柴门)代指简陋的家,显得亲切朴实。
中间四句生动描绘送别场景:在旅馆里到处找人告别,秋风吹着大雁往南飞(朋友也像大雁一样要南归)。梦里都为枫叶落尽而发愁(秋天将尽),喝醉时更惋惜菊花越来越稀少。这些秋天景物都在烘托离别的惆怅。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你哪像那些追求功名的人,成年累月都不脱官服("拂衣"指辞官归隐)?这是夸丘丹不爱慕虚荣,懂得适时回乡。诗人用对比手法,通过讽刺追名逐利者,反而突出了朋友淡泊名利的品格。
全诗就像用文字画的秋景图:霜、秋风、雁、枫叶、菊花,这些意象既点明时节,又暗含离情。最妙的是结尾的转折,在依依惜别中突然插入对世俗的讽刺,让送别诗多了层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显得别致脱俗。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