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喜晴次李司鉴

丽日熏轻葛,残春似早秋。
庭莎经雨发,渠水绕花流。
抚剑成高咏,衔杯散远愁。
阴晴嗟未定,竹外正闻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暮春时节的晴朗日子,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淡淡的忧愁。

首联"丽日熏轻葛,残春似早秋"用对比手法写出暮春的特别感受:阳光温暖得能晒透薄衣,但春天将尽的气息又让人感觉像初秋般微凉。这种矛盾的感受暗示着季节交替时特有的微妙心境。

中间两联通过四个精巧的画面展现庭院生机:"庭莎经雨发"写雨后青草疯长,"渠水绕花流"描绘渠水环抱着落花流淌。一动一静间,既写出自然的活力,又暗含春光易逝的惆怅。接着诗人"抚剑高咏"、"衔杯散愁",用豪迈的饮酒舞剑来排遣愁绪,这种看似洒脱的举动反而透露出他内心难以消散的忧思。

尾联"阴晴嗟未定,竹外正闻鸠"最耐人寻味:诗人感叹天气阴晴不定时,突然听到竹丛外斑鸠的啼叫。这个意外的声音打破了沉思,让全诗在自然声响中戛然而止,既留下余韵,又暗喻人生就像这变幻的天气,充满未知。

全诗妙在将季节特征、庭院景致与个人情思自然融合,用"残春似秋""水绕花流"等新颖比喻,把常见的暮春景象写出新意。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抚剑、饮酒、听鸟鸣等动作,让读者能感受到他那种既享受当下,又为时光流逝而怅然的复杂心绪。

黄瑜

黄瑜,字廷美,自称双槐老人,香山(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约明孝宗成化中前后(1470年前后)在世,景泰七年(1456年)举人。他参加会试的时候名列乙榜,因为不愿去做不官,于是去做太学生,但接连几年参加会试仍没考中进士,只好由小官做起,后来曾升迁为惠州府长乐县知县。他做县官政绩颇佳,百姓也颇拥戴他。但他性情则刚直不阿,与上级关系处得不好,屡次得不到升迁,作了十五年知县后弃官不做,回到广州会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