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四

沈湎事诗书,回回起忧叹。
忧叹何嗟及,缅思古姬旦。
吐食意已殷,执贽何缱绻。
山高不谢壤,海深纳澌漫。
澌漫既无遗,何况江与汉。
千秋长已矣,梦寐见颜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人的仰慕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前四句)讲作者沉迷诗书却总是陷入忧愁。他读得越多,叹息就越多,因为这些经典让他联想到古代周公(姬旦)这样的圣贤。这里透露出一种"读书越多越痛苦"的矛盾心理——知识让人看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二层(中间六句)用生动的比喻赞美圣贤品格。作者想象周公"吐哺握发"的典故(为接待贤士吐出饭食、握着湿发急忙相见),用高山不拒绝泥土、大海容纳细流的自然现象,比喻圣贤虚怀若谷的胸襟。特别是"海纳百川"的意象,强调真正伟大的人物能包容一切。

第三层(最后两句)回到现实发出感叹。作者说这些圣贤早已逝去千年,自己只能在梦里相见,流露出对当下缺乏明君的失落。全诗通过古今对比,既表达了对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也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精神困境——明知理想难以实现,却仍通过追慕古人来坚守信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