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号罾浦

家临罾浦上,垂老学为渔。
鸥鹭亲长往,菰蒲伴隐居。
持竿求竹直,选石爱潭虚。
不晓任公意,应言在得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晚年隐居渔夫的生活,充满宁静淡泊的意境。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背景:老人住在罾浦(一个适合捕鱼的水边),年纪大了开始学习打渔。这里"垂老学为渔"特别有意思,说明他不是专业渔夫,而是把打渔当作晚年修身养性的方式。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他的生活:
- 白鹭常来作伴,水草芦苇是他隐居的邻居,说明环境清幽自然
- 他认真挑选笔直的竹竿做钓竿,选择水潭边平整的石头当座位,这些细节说明他做事讲究但不刻意
- "潭虚"二字很妙,既写潭水清澈见底,也暗含心境空明

最后两句最有深意:
老人说自己不懂古代任公子(传说中钓鱼高手)的深奥道理,觉得钓鱼就是为了得到鱼。这话看似简单,其实藏着大智慧——不必追求什么高深境界,专注当下、享受过程本身就是生活的真谛。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把寻常的钓鱼活动写得充满诗意。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简单生活中找到乐趣,这种淡泊自在的生活态度,正是现代人忙碌生活中最向往的状态。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