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史十忠诗·池州通判权州事赵公
若人作何状,立节乃殊伟。
人言此蜀珍,位卑名未起。
坐分秋浦月,摄此千里寄。
沙头风色恶,寒城凛弘峙。
吾闻开关迎,弃遁亦复耻。
兹惟城郭臣,大义吾知已。
间道走帛书,洒血别玉季。
细君绝可人,双飞同一死。
南八彼男儿,此妇乃如此。
骨朽香不废,吾诗当清史。
人言此蜀珍,位卑名未起。
坐分秋浦月,摄此千里寄。
沙头风色恶,寒城凛弘峙。
吾闻开关迎,弃遁亦复耻。
兹惟城郭臣,大义吾知已。
间道走帛书,洒血别玉季。
细君绝可人,双飞同一死。
南八彼男儿,此妇乃如此。
骨朽香不废,吾诗当清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南宋抗元英雄赵卯发(池州通判)的故事,用平实的语言歌颂了他的忠义气节。
人物形象:
开头用"若人作何状"设问,引出主人公看似平凡却气节非凡。他像一块未被发现的蜀地珍宝,虽然官职不高,但坚守秋浦(池州)时,一人担起千里防线的重任。
守城场景:
用"沙头风色恶"描绘战前肃杀气氛,寒风中城池巍然耸立。当敌军压境时,有人建议开城投降或逃跑,但赵公认为这是耻辱,作为守城官员,他深知"大义"所在。
悲壮结局:
赵公暗中送出血书与弟弟诀别,他的妻子更是刚烈——本可独自逃生,却选择与丈夫共同赴死。诗人用"南八"(唐代南霁云)类比赵公,更用"此妇乃如此"突出其妻的气节远超常人。
历史评价: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虽然英雄尸骨已朽,但精神永存。这首诗就是为他们竖立的丰碑,应当载入青史。全诗通过具体细节(血书、夫妻同死等)让忠义精神变得可感可触,没有空泛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