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野哭

江南三月莺花娇,东风系缆垂虹桥。
美人意气埋尘雾,门前枯柳风萧萧。
有客扁舟泪成血,三千珠履音尘绝。
晓气平连震泽云,春风吹落吴江月。
平陵一曲声杳然,灵旗惨淡归荒烟。
茫茫沧海填精卫,寂寂空山哭杜鹃。
梦中细语曾闻得,苍黄不辨公颜色。
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
感激当年授命时,哭公清夜畏人知。
空闻蔡琰犹堪赎,便作侯芭不敢辞。
相将洒泪衔黄土,筑公虚冢青松路。
年年同祭伍胥祠,人人不上要离墓。

现代解析

这首《吴江野哭》是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悼亡诗,通过江南春景与死亡哀思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英雄的深切怀念。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用"莺花娇""垂虹桥"等明媚春光反衬英雄逝去的凄凉,枯柳、泪血等意象暗示死亡带来的巨大悲痛。
2. 中间部分通过"灵旗惨淡""哭杜鹃"等意象,描写英雄死后荒凉的场景,用精卫填海、蔡文姬赎身等典故,表现追随者誓死相随的决心。
3. 结尾描写人们为英雄修建衣冠冢,年年祭祀,但无人纪念另一位刺客要离,暗示这位英雄比传统侠客更值得敬仰。

艺术特色上,诗人善用对比手法(春景vs哀思)、声音意象(琴声、细语、哭声)营造氛围,通过伍子胥、屈原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将个人哀思升华为对忠义精神的集体追忆。全诗在悲怆中透着力量,展现了中国人"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价值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