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对话场景,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真正的智慧往往超越语言逻辑,直指人心。
前两句"问来答去无偏党,铁壁银山作么通"描绘了一个问答场景:提问和回答都公正不偏颇,但面对像铁壁银山般的终极真理,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作么通"是当时口语,意思是"怎么通过",生动表达了用常规思维难以参透真理的困境。
后两句"纵夺临机言话堕,遂令千古动悲风"更进一层:即便你机锋敏锐、能言善辩,在终极真理面前,所有言语都会坠落失效。这种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让千古以来的求道者都感到悲凉。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铁壁银山比喻真理的不可穿透性,形象生动 2. 通过问答形式展现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3. 最后"悲风"的意象,既表达求道者的无奈,又暗含对真理的敬畏
这首诗提醒我们:有些真理无法用逻辑推演获得,需要超越语言的直觉体悟。就像面对一座铁壁,不是靠蛮力撞击,而是寻找新的认知方式。
释如本
释如本,号归云,台城(今河北邯郸西南)人。住抚州疏山寺。为南岳下十六世,灵隐佛海慧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