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兴善院净师月岩图
君不见长安市,扰扰行人如聚蚁。
不惟贾客与廛民,往往冠绅大夫士。
投身闹处思山林,欲归未归长苦心。
夜深灯火如白昼,呕哑弦管喧繁音。
孤客欲眠眠不得,四更五更人暂息。
忽然车毂鸣枕中,百官朝早传呼亟。
我时起坐一喟然,推窗孤月方流天。
嗟哉市朝不知夜,挹此清景何由缘。
归求重觅麋鹿伴,尘劳馀业犹羁绊。
高僧过我出画图,月照岩心僧仰看。
有岩有月尽佳哉,僧叉不俗何方来。
此岩岂是南海观,不然五台峨眉雁荡与天台。
岩空月圆僧静坐,不用话头劳勘破。
人言腰钱骑鹤上扬州,何如岩中月下从僧游(同上书卷九七六三引《巽斋集》)。
不惟贾客与廛民,往往冠绅大夫士。
投身闹处思山林,欲归未归长苦心。
夜深灯火如白昼,呕哑弦管喧繁音。
孤客欲眠眠不得,四更五更人暂息。
忽然车毂鸣枕中,百官朝早传呼亟。
我时起坐一喟然,推窗孤月方流天。
嗟哉市朝不知夜,挹此清景何由缘。
归求重觅麋鹿伴,尘劳馀业犹羁绊。
高僧过我出画图,月照岩心僧仰看。
有岩有月尽佳哉,僧叉不俗何方来。
此岩岂是南海观,不然五台峨眉雁荡与天台。
岩空月圆僧静坐,不用话头劳勘破。
人言腰钱骑鹤上扬州,何如岩中月下从僧游(同上书卷九七六三引《巽斋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都市喧嚣、向往自然宁静的文人形象,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前半部分生动刻画了长安城的嘈杂:街上挤满商人、百姓和官员,像蚂蚁一样忙碌;夜晚灯火通明,音乐声不断;官员们天没亮就要赶着上朝,车马声吵得人睡不着。这些描写像现代人吐槽大城市"996"生活:地铁早高峰的拥挤、加班到深夜的疲惫、凌晨被闹钟吵醒的痛苦。
后半部分笔锋一转,诗人推开窗户看到明月当空,突然意识到:在这座不夜城里,人们早已忘记了夜晚本该有的宁静。这时高僧带来一幅《月岩图》,画中僧人静坐山岩赏月的场景,让诗人无比向往。最后他用两个流行比喻作对比:与其像传说中"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暴发户,不如跟着僧人去山岩下赏月——这就像现代人说"与其拼命赚钱买豪宅,不如去山里看星空"。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现代人也能共鸣的矛盾心理:明明被城市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却又因各种牵绊无法逃离。那幅月岩图就像我们手机里收藏的"治愈系风景照",暂时安抚着焦躁的心灵。诗人用"长安市"的忙乱和"月岩图"的静谧,给所有被生活裹挟的人提了个醒:有时候,真正的奢侈不是名利,而是一刻安静的月光。
欧阳守道
(1209—?)吉州人,初名巽,字迂父,改名后字公权,晚号巽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授雩都主簿,调赣州司户。江万里创白鹭洲书院,首聘其讲学;后应吴子良聘为岳麓书院副山长。又因万里荐,入为史馆检阅,授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郎兼崇政殿说书。有《巽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