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皇宫里的热闹场景,充满节日氛围和皇家气派。
前两句写端午习俗和宫廷环境:人们用彩丝缠绕粽子庆祝佳节,浴殿里凉风习习吹动画扇。这里"浴殿"指皇帝沐浴的宫殿,"画扇轮"指装饰华丽的旋转扇,展现皇家生活的精致。
后两句写清晨的皇宫景象:天刚亮,千扇宫门同时打开("放金钥"指开启宫门),玉石台阶上还有前来谢恩的官员。"谢衣人"指受皇帝赏赐后前来谢恩的臣子,暗示皇帝在节日对臣子的恩典。
全诗通过粽子、画扇、金钥匙、玉阶等意象,将民间节日与宫廷生活巧妙结合,既表现端午的传统习俗,又展现皇宫的庄严华贵。最妙的是最后一句,在热闹的节日描写后突然转向安静的谢恩场景,让人感受到节日背后君臣之间的礼仪互动。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