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王百穀

河上清霜雁字斜,西风匹马又天涯。
锦帆泾绕郎官舍,冠子桥通处士家。
好事每供梅月水,清斋长试穀前茶。
东邻不是无姝子,眼底何人解浣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王百穀分别时的场景和心情,通过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传递出离别的惆怅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河上清霜雁字斜,西风匹马又天涯"用清霜、斜飞的雁阵、西风和孤独的马匹,勾勒出一幅深秋送别的画面。"又天涯"三字点出诗人即将再次踏上漂泊的旅途,暗示人生聚少离多的无奈。

中间两联通过具体地名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锦帆泾"和"冠子桥"这两个地名,暗示他们曾一起游览这些地方;"梅月水"和"穀前茶"则表现了他们共同品茶赏月的雅致生活。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两人志趣相投的深厚友谊。

尾联"东邻不是无姝子,眼底何人解浣纱"用对比手法,表面写东邻虽有美女,但无人懂得欣赏"浣纱"这样的高雅情趣,实则暗指像王百穀这样志同道合的知音难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更凸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诗人通过选取典型意象和生活细节,将离别的伤感、对友情的珍重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都融入在看似平淡的描写中,体现了含蓄深沉的抒情风格。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