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益路提刑谢师厚郎中三首 其一

鳌阙昆峰路不赊,单车聊复向褒斜。
东山行止繄民望,康乐文章自世家。
政在冰壶人畏慕,诏移金节使光华。
百城争欲扳遗爱,岂独诸生恋帐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叫谢师厚的官员去益路(今四川一带)担任提刑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司法长官)。全诗通过赞美谢师厚的品德和才能,表达了对他的不舍和祝福。

首联写谢师厚即将远行:去往益路的道路虽然遥远("鳌阙昆峰"形容山高路险),但他轻装简从("单车")前往褒斜(古道路名,这里代指赴任之路)。这里用"聊复"(姑且)二字,透露出些许无奈。

颔联赞美谢师厚的品德和家世:他像东晋名臣谢安("东山"典故)一样深得民心,又继承了谢灵运("康乐")的文采。这两句巧妙运用谢氏典故,既切合姓氏又彰显才德。

颈联写他为官清正:他的政绩如冰壶般清澈("冰壶"比喻清廉),百姓都敬畏爱戴;现在奉皇命持金节(官员凭证)赴任,更显荣耀。这里"畏慕"二字用得精准,既敬畏又仰慕。

尾联表达不舍之情:所经之处的百姓都争相挽留("扳遗爱"),不仅是学生们("诸生")舍不得这位好老师("帐纱"指讲堂)。用"百城"与"独"对比,突出他的受欢迎程度。

全诗用典自然,通过"单车""冰壶"等意象展现谢师厚清廉简朴的形象,最后以百姓和学生的留恋作结,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暗含对清官的期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