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峦
香山白乐天,香草荆屈平。
释氏定而慧,道家直且清。
儒臣司燮理,至治薰神明。
不然岩谷间,亦作兰茝馨。
郁郁若沉水,茫茫夷岛生。
人从韩寿徒,去就焉知轻。
讵如贤达门,气类全精诚。
鲍肆不肯入,结交皆群英。
男以芳自持,女以烈主盟。
时虽付衰殁,久亦腾褒旌。
自古葬枯骨,阿谁埋令声。
所以芗峦上,遗芬始峥嵘。
一字可为谥,双魂无愧情。
宁馨把仙桂,已在月中行。
迤逦衔鸡舌,笔花对长檠。
紫薇引当坐,红药欢相迎。
释氏定而慧,道家直且清。
儒臣司燮理,至治薰神明。
不然岩谷间,亦作兰茝馨。
郁郁若沉水,茫茫夷岛生。
人从韩寿徒,去就焉知轻。
讵如贤达门,气类全精诚。
鲍肆不肯入,结交皆群英。
男以芳自持,女以烈主盟。
时虽付衰殁,久亦腾褒旌。
自古葬枯骨,阿谁埋令声。
所以芗峦上,遗芬始峥嵘。
一字可为谥,双魂无愧情。
宁馨把仙桂,已在月中行。
迤逦衔鸡舌,笔花对长檠。
紫薇引当坐,红药欢相迎。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芗峦"为题,通过对比不同历史人物的品格风骨,歌颂了高洁正直的精神品质。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用香山白居易、香草屈原、佛教的定慧、道家的清直作比,说明无论是治国能臣还是隐士高人,只要秉持高尚品格,都能像兰草一样散发馨香。这里用"兰茝馨"比喻美德芬芳。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通过对比两种人生选择:一种是像韩寿那样攀附权贵("人从韩寿徒"),一种是结交贤士保持气节("结交皆群英")。诗人赞扬了坚守节操的男女,认为他们的美名不会随死亡消逝,反而会像"芗峦"(芳香的山峦)一样流芳百世。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描写高尚精神获得的美好归宿:灵魂升入月宫与仙桂为伴,在紫薇花和红芍药的迎接中获得永恒。这里用"鸡舌"(古代官员含的香料)、"笔花"等意象,暗示文人的精神不朽。
全诗核心思想是:无论选择入世建功还是隐居守节,只要保持高尚品格,就能超越生死获得永恒美名。诗人用大量香草意象(兰茝、沉水香等)贯穿全诗,将抽象的道德品质转化为可感知的芬芳,使说理生动形象。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