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七首 其七
忆昔游方日,获得二种物。
一是金刚锤,一是千圣骨。
持行宇宙中,气岸高突兀。
如是三十年,用之为准则。
而今年老矣,一物知何物。
掷下金刚锤,击碎千圣骨。
抛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
任意过浮生,指南将作北。
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
从他明眼人,笑我无绳墨(以上《嘉泰普灯录》卷一四)。
一是金刚锤,一是千圣骨。
持行宇宙中,气岸高突兀。
如是三十年,用之为准则。
而今年老矣,一物知何物。
掷下金刚锤,击碎千圣骨。
抛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
任意过浮生,指南将作北。
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
从他明眼人,笑我无绳墨(以上《嘉泰普灯录》卷一四)。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修行者回顾自己一生悟道的心路历程,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从执着到放下的思想转变。
前半部分(前八句)像在讲一个武侠故事:年轻时闯荡江湖得到两件宝贝——"金刚锤"(象征刚强的修行意志)和"千圣骨"(代表前贤的智慧准则)。带着这两件法宝行走天下,气势昂然,三十年来都把它们当作人生指南针。
转折出现在"而今年老矣",就像老人突然看透世事。后八句画风突变:把曾经珍视的"法宝"直接摔碎扔到大街上,彻底打破常规认知。这时连基本常识都颠倒了——把指南针当指北针,乌龟说成王八,豆子认作小米。最后自嘲地说:随便明眼人笑话我不守规矩吧!
全诗最妙的是用"毁法宝"这个动作,表达修行到最高境界时的破执精神。年轻时严格遵守修行法则,老了反而要打破这些框架,甚至故意颠倒常识,说明真正的悟道者最终要超越一切形式束缚。这种"先立后破"的智慧,就像武侠小说里"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对现代人如何对待人生规则也有启发——既要学习传统,也要保持思想的自由。
释法泰
释法泰,号佛性,俗姓李,汉州(今四川广汉)人。住鼎之德山,邵之西湖及谷山道吾,敕居潭州大沩。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七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