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病卧

晴光转处尽知春,多病依然此一身。
尘世久知家是客,年华又见日为人。
愁看曲里梅花落,惊对庭前彩胜新。
沉水香残茶汁冷,薄寒无那透重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过节的文人矛盾而细腻的心境,用日常景物反衬内心的孤寂。

前两句写春天到来,阳光明媚,但多病的身体却无法享受春光。"尽知春"与"此一身"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与热闹春光的疏离感。

三四句用"家是客"的比喻,道出长期漂泊的孤独感。"日为人"既指正月初七的"人日"节气,又暗含"活着只是勉强维持人形"的苦涩自嘲。

五六句通过听觉(梅花落)和视觉(彩胜新)的细节,展现时间流逝的无奈。听到梅花凋零的曲调而忧愁,看到门前迎新装饰又觉恍然——节日氛围越热闹,越衬托出病人的凄凉。

最后两句用香炉冷灰、茶汤变凉、寒气透被褥三个生活细节,把抽象的"病中寂寞"写得具体可感。尤其是"无那"(无可奈何)二字,轻轻一点,道尽了对病痛和寒冷的无力感。

全诗妙在不直接喊苦,而是用阳光、彩饰、熏香这些本该温暖的事物,反衬出病人特有的敏感与孤清。就像用欢快的背景音乐配悲伤的画面,反而更能让人共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