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仲秋将尽,陪习丈登梨山,兼呈同游诸公
修壑黏云,回峰障日,苍松百尺巑岏。
穿毂珠飞,颓崖错落惊湍。
岩扃一径嶙峋过,渐天开、图画荆关。
问灵修、谁拓鸿濛,装点烟鬟。
回风吹雾旋成雨,把尘红涤尽,秋满人间。
楚客寻吟,疏林才歇啼鹃。
琼楼缥缈非耶是,料无人、能说高寒。
约明年、来伴梨霙,重写清欢。
穿毂珠飞,颓崖错落惊湍。
岩扃一径嶙峋过,渐天开、图画荆关。
问灵修、谁拓鸿濛,装点烟鬟。
回风吹雾旋成雨,把尘红涤尽,秋满人间。
楚客寻吟,疏林才歇啼鹃。
琼楼缥缈非耶是,料无人、能说高寒。
约明年、来伴梨霙,重写清欢。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仲秋时节与友人同游梨山的壮美景色和内心感受,语言生动,意境开阔。
上片写登山所见:开篇用"修壑黏云,回峰障日"勾勒出山势高耸入云的壮观,云雾缭绕的山谷和遮挡阳光的山峰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苍松百尺"进一步强化了山的高峻。随后描写山间瀑布飞溅、悬崖陡峭的惊险景象,用"穿毂珠飞"形容水珠四溅的灵动。走过崎岖山路后豁然开朗,眼前景色如画,不禁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这般美景。
下片转入抒情:山风骤起,云雾化作细雨,洗净尘世烦扰,带来清爽秋意。"楚客"(作者自称)在山林间寻诗觅句,此时杜鹃啼声刚歇,更显山中幽静。望着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楼阁,产生"高处不胜寒"的感慨,暗含对仕途艰险的体悟。最后与友人约定来年梨花盛开时再聚,共赏美景,表达了超脱尘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全词通过时空转换,将登山过程、眼前实景与内心感悟自然融合,既有对自然伟力的赞叹,又暗含人世感慨,结尾的约定更添温馨。作者善用动态描写(如"穿毂珠飞"、"回风吹雾")让景物活起来,比喻新颖(如"图画荆关"),语言既典雅又不失流畅,展现了传统文人的山水情怀和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