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鹚图为孟仪宾题

有鸟有鸟名舂锄,霜衣雪发形清癯。
閒心只与鸥鸟伴,野趣不受樊笼拘。
恍如少府池边立,又似吴王鼓中出。
群聚应怜芳草青,孤飞点破空山碧。
国宾儒雅能得师,平生方寸无邪思。
宣尼大训寓此图,携来索我题新诗。
李杜雍陶音已绝,我欲题诗愧才劣。
但愿取彼霜衣制羽扇,一挥扫除四海苍生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名为《九鹚图》的画作,赞美画中白鹭(舂锄)的自由高洁,同时借物喻人,表达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八句生动刻画画中白鹭的形象:它们披着霜雪般的羽毛,身形清瘦,与鸥鸟为伴,不受笼子束缚。诗人用"少府池边立""吴王鼓中出"两个典故,形容白鹭既像杜甫诗中描写的闲适水鸟,又像吴王宫中华丽的装饰,既清雅又高贵。它们群聚时点缀青草,独飞时划破碧空,充满自然野趣。

2. 中间四句转到画作主人孟仪宾,称赞他儒雅有师德,心地纯正。诗人认为这幅画蕴含着孔子般的大道理,所以主人特意带来请他题诗。

3. 最后六句诗人自谦才华不足,但提出一个美好愿望:希望用白鹭的羽毛做成扇子,为天下百姓驱散热浪。这里"四海苍生热"既指真实的酷暑,也暗喻人世间的苦难,展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亮点在于:
- 用自由的白鹭象征理想人格
- 从赏画自然过渡到社会关怀
- 结尾的想象既浪漫又接地气
- 语言清新流畅,用典自然不晦涩

诗人通过题画诗的形式,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民生的关注,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兼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