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三首 其三
寥寥帝王州,我翁佐其治。
有亭名朝阳,青溪清且驶。
旁有筹边阁,群公集裾翠。
翘翘万芰荷,雨过争旖旎。
飞觞羽书来,翕霍江上燧。
峨冠极游谈,戎弁生纵恣。
予时侍其旁,侧耳听论议。
翁言不见取,投劾乃谢事。
坐令百万家,解甲竖降帜。
徘徊夕阳亭,晋宋政相似。
有亭名朝阳,青溪清且驶。
旁有筹边阁,群公集裾翠。
翘翘万芰荷,雨过争旖旎。
飞觞羽书来,翕霍江上燧。
峨冠极游谈,戎弁生纵恣。
予时侍其旁,侧耳听论议。
翁言不见取,投劾乃谢事。
坐令百万家,解甲竖降帜。
徘徊夕阳亭,晋宋政相似。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事,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最终导致亡国的悲剧。
诗中描绘了两个对比鲜明的场景:
1. 前半部分回忆昔日繁华:帝王都城虽然冷清,但作者父亲曾在此辅佐朝政。朝阳亭、青溪、筹边阁等建筑华美,官员们衣着光鲜地聚会,荷花盛开,一派太平景象。但突然传来的战报(羽书)和烽火(江上燧),揭示了这繁华下的危机。
2. 后半部分写政治腐败:官员们(峨冠)只会空谈,军人(戎弁)放纵享乐。作者父亲提出正确建议却不被采纳,只能辞职。结果导致百万大军不战而降(解甲竖降帜),就像历史上晋朝和宋朝灭亡时一样。
诗歌的深刻之处在于:
- 用"晋宋政相似"点明南宋正在重蹈西晋、北宋灭亡的覆辙
- 通过"飞觞"(举杯欢饮)与"羽书"(紧急军报)的突然转换,展现统治者的麻木
- "翘翘万芰荷"的美丽与"江上燧"的战争信号形成强烈反差
- 最后"徘徊夕阳亭"既写实景,又暗喻王朝日薄西山的命运
这首诗像一部微型的南宋亡国史,用个人家庭遭遇折射国家命运,警示后人:腐败享乐、不纳忠言、武备松弛,必然导致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