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评石径

云关秘西轩,浏浏岩壑声。
林篁碧天端,风佩摇秋清。
俯仰瞻嵯峨,石气互阴晴。
窈窕一何深,得无怡我情?
幽人想元迹,流览众妙呈。
一径入云去,高下谁当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深邃的山林画卷,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传递出超脱尘世的情怀。

开篇"云关秘西轩"像电影镜头般拉开序幕:云雾缭绕的山门后,藏着西边的屋舍,耳边传来山涧流水声。这里用"浏浏"形容水声,就像我们常说"潺潺流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接着诗人仰望竹林高耸入云("碧天端"),秋风吹动佩玉发出清脆声响。这里"风佩"可能是风吹动身上玉佩,也可能是将竹林摇曳声比作玉佩声,展现诗人细腻的听觉感受。

当诗人低头抬头间("俯仰"),看到巍峨山石在光影中变幻。用"石气互阴晴"描写山石在云雾中时明时暗,就像我们看到的山间云雾流动的景象。

"窈窕"本是形容女子美好,这里用来形容幽深的山径,反问"怎能不让我心情愉悦?"这种拟人手法让山林有了灵性。

后四句转入哲思:诗人想象隐士("幽人")的足迹,在观赏自然中领悟大道("众妙")。最后那条伸向云端的小径,高低错落得连名字都难以形容,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全诗妙在将具体景物与抽象感悟自然融合:从云雾、竹林到山径,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特别是结尾"一径入云去",既写实又象征,那条云中小径就像通往精神家园的道路,引发读者对生命境界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