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痴先生,青箱世家,博通文史。长以岐黄立业,世路坎坷,备极艰辛。间以其余发为歌诗,怪怪奇奇,莫名一家。近十年来,先生编辑《桐城诗词》,殚精竭虑,造福乡梓文化多多。余之获交先生即在其时也。先生不以余为

枞江此老生不偶,不痴之痴其痴九。
每于风云袖手看,只将吟咏敌万有。
妙擅岐黄工掎摭,疏凿清浑别稂莠。
巨眼能看虱如轮,宏议间执万人口。
十载坛坫风仪高,抠衣未觉颜色丑。
黄钟大吕发聩聋,倒廪倾囷益升斗。
爝火终难争日明,末学端赖起肤受。
到处逢人说项斯,呵护备至如小友。
顷闻二竖工作崇,采薪何忧斫轮手。
达人自玉智能调,维摩犹发狮子吼。
收拾丛残都一编,随风咳唾尽纲纽。
开卷清气逼人来,按之如见龙蛇走。
陶甄唐宋笔意超,绚烂之极归五柳。
世间俗诗徒纷纷,转觉泰岱形培塿。
河润千里不啻过,藏之名山传永久!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美了张九痴先生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头部分用"枞江此老生不偶"引出主角,说他看似痴傻实则大智若愚。"风云袖手看"表现他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吟咏敌万有"则突出他以诗歌对抗世俗的独特方式。

中间部分具体描述他的才能:既是医术高明的中医("妙擅岐黄"),又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工掎摭")。"巨眼能看虱如轮"这个夸张的比喻,形容他具有洞察秋毫的敏锐眼光。他主持《桐城诗词》十年间("十载坛坫"),像黄钟大吕般唤醒世人,又像打开粮仓救济贫民般传播文化。

后段写他对待后辈的真诚:"逢人说项斯"指他到处推荐人才,"呵护备至"表现他对年轻人的关爱。即使生病("二竖工作崇"),依然保持乐观。最后用一系列比喻赞美他的诗作:像龙蛇般灵动,融合唐宋精华却回归陶渊明式的朴素,让其他俗诗相形见绌。

全诗通过日常化的比喻(粮仓、龙蛇、泰山等),将一位德才兼备的文化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对文化传承的热忱,以及超脱功利、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