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宫词》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歌颂了太平盛世的祥瑞景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盛世奇迹 开篇用"千年一遇"形容圣人的诞生,就像黄河变清一样罕见。但诗人更进一步,说连大海都变得清澈,用夸张手法强调这是超越寻常的盛世。
2. 艺术记录 诗中提到这些祥瑞征兆应该被谱成乐曲,保存在宫廷乐府的档案里。这里把抽象的政治清明,转化为具体的音乐记录,显得生动有趣。
3. 未来期许 最后一句"行看丝竹有新声"最有意思,字面是说很快会听到新曲子,实际暗含对持续繁荣的期待——现在的好日子不是终点,未来还会有更美好的新篇章。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政治主题,用音乐作比喻:圣人治国像创作交响乐,河清海晏是美妙音符,而百姓都在期待下一乐章。这种把宏大叙事艺术化的表达,既庄重又不失灵动,是宫廷诗的独特魅力。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