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九首

正法眼藏,十圣好知。
祠密玄风,三贤罔测。
灵机湛寂,体妙希夷。
不落今时,岂该数量。
捞笼品类,陶铸群情。
三世诸佛,异口同宣。
六代祖师。亚肩垂示。
琅函玉偈,遍满龙宫。
海角天涯,潜敷奥义。
或瞻或礼,迥脱根尘。
若见若闻,俱成种智。
回光照彻,契本幽微。
印古印今,非前非后。
圆伊独露,方号流通。
超出化门,是真常住。
衲僧孔窍,放过一著。
檀那分上,又且如何。
寿山隐隐侵云际,福海滔滔似镜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讲的是佛教禅宗的深奥智慧,但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显得既神秘又亲切。

开头说“正法眼藏”(佛教最高真理)连“十圣”(修行很高的圣人)都难以完全理解,“三贤”(次一级的修行者)更是摸不着头脑。这是在强调佛法的深不可测,不是靠聪明才智就能搞懂的。

接着用“灵机湛寂”形容真理的状态——它像清澈平静的水,微妙难寻,不受时间限制,也无法用数量衡量。但这样的真理却能包容万物、教化众生。历代佛祖和禅宗祖师都用不同方式传播这个真理,就像珍贵的佛经遍布龙宫(象征佛法传播广泛)。

“海角天涯,潜敷奥义”是说佛法奥义无处不在,哪怕你只是瞻仰礼拜,也可能突然超脱世俗的束缚;只要用心体会,都能获得智慧。当你真正领悟时,就能照亮内心,发现古今相通的真理。

“圆伊独露”指真理像圆满的月亮独自显现,这才是真正的佛法流传。“超出化门”是说真理超越一切形式,是永恒不变的。对于修行者(衲僧)来说,要懂得放下执着;对于普通信徒(檀那),则需要用更适合的方式理解。

最后两句是写景也是比喻:寿山高耸入云,福海平静如镜,暗指修行境界——智慧如山崇高,心境如海宁静。整首诗把深奥的佛理转化为生动的意象,告诉我们真理既超越世俗又融入万物,关键是要用心去感悟。

释道宁

释道宁(一○五三~一一一三),俗姓王,歙溪(今安徽歙县)人。祝发蒋山泉禅师,依雪窦老良禅师。踰二年,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参五祖法演禅师,顿彻法源。徽宗大观中,住潭州开福寺。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一百三十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