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子诗

南仲杭陈氏,斗龙父所名。
家临百丈溪,父书传考亭。
夫亦人之子,胡独以孝称。
维仲适母盛,王实生宁馨。
盛谓我己出,无殊祝螟蛉。
仲父讳弗言,王卒不自明。
眷然舍之去,呱呱闻泣声。
年运日已往,头角稍峥嵘。
吁天乞陨灭,愿以益父龄。
父没盛亦亡,吊影伤孤茕。
或乃告之故,曰汝王所生。
王居清湖上,去此无十程。
时仲新捧檄,精庐拟横经。
悲号弃其官,肩舆亲奉迎。
安知世代易,人非馀故城。
邻有鹤发妪,叩之久始应。
言我与汝母,少小俱娉婷。
汝母生汝归,去作江东行。
不知今在无,我老犹零仃。
仲也闻益悲,赢粮事晨征。
六年困逆旅,冷雨啼青灯。
譬彼无母雏,投林辄哀鸣。
永丰有施氏,大屋深重扃。
于焉得母处,一夕相合并。
母子更抱持,泪如九河倾。
三日负母还,盗贼方抢攘。
仓黄与之遇,白刃纷交横。
顿首前致辞,覶缕陈衷诚。
能令激高义,相戒勿敢惊。
仲昔以至行,上天降休祯。
灵雁既群集,嘉瓜复冬荣。
区区彼虻蚊,岂遂无人情。
圣人语纯孝,厥有闵与曾。
未闻树奇节,谣颂传轰轰。
此道古或希,此事今可徵。
我歌虽云俚,庶感蚩蚩氓。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陈仲的孝子寻母的感人故事,用现代话可以这样理解:

开篇介绍背景:陈仲生活在杭州陈家,父亲给他取名"斗龙"。他家住在溪水边,父亲是读书人。这里埋下伏笔:为什么唯独他被称作孝子?

故事核心分三部分: 1. 身世之谜:陈仲从小被继母盛氏抚养,以为自己是亲生的。生母王氏默默离开,直到父母双亡后他才得知真相。这里用"呱呱闻泣声"生动表现了婴儿被抛弃时的哭声,暗示生母的不舍。

2. 千里寻母: - 他放弃官职(古代读书人最看重的功名),像个快递员一样推着轿子出发寻母 - 找了六年,像没妈的小鸟一样到处哀鸣,在旅店冷雨中对着青灯哭泣 - 最终在永丰县找到母亲时,两人抱头痛哭,眼泪多得像决堤的洪水

3. 险境见真情: - 带母亲回家路上遇到强盗,他没有反抗而是诚恳讲明情况 - 连强盗都被感动,收起刀剑放行 - 用"灵雁聚集""冬天结甜瓜"等反常现象,比喻他的孝心感动天地

最后诗人点评: - 真正的孝不是追求惊天动地,而是像闵子骞、曾参那样默默坚持 - 虽然故事像俗气的民间故事,但正是这种真实最能打动普通人

现代启示: 1. 亲情需要行动:陈仲用六年时间证明"孝"不是嘴上说说 2. 善良能化险为夷:连强盗都被真诚打动,说明人性本善 3. 平凡见伟大:最打人的故事往往来自日常生活,不需要刻意制造奇迹

就像现在那些千里寻亲的新闻,真正打动我们的不是结局,而是那份不放弃的执着。诗人用"冷雨青灯""无母雏鸟"这些画面感强的比喻,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寻亲路上的艰辛。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