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桧树的形象,通过树的特质隐喻人的品格和生命状态。
前两句用"散栎"(不成材的杂树)和"枯梧"(干枯的梧桐)作对比,说桧树既不像杂树那样被人嫌弃,也不像枯死的梧桐那样徒有虚名。三四句赞美桧树兼具松柏的坚贞品格,虽历经千年仍保持旺盛生命力。
五六句写桧树在白天迎风挺立,夜晚沾满露珠散发清香,展现其坚韧又高洁的特质。最后两句最有深意:只有仙鹿(象征隐士或仙人)才懂得欣赏这棵老树,而老树即使新长出的枝叶变白(象征年老),也依然无怨无悔。
全诗通过桧树表达了一种人生境界:不随波逐流,保持内在品格,即使年华老去也从容自得。作者用树木比喻人,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评价,而在于内在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