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县东私路

侵侵槲叶香,木花滞寒雨。
今夕山上秋,永谢无人处。
石溪远荒涩,棠实悬辛苦。
古者(一作道)定幽寻,呼君作私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幽静荒僻的山间小路,充满了秋日的寂寥感和自然野趣。

前四句用嗅觉和触觉写景:槲树叶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被雨水打湿的木槿花黏糊糊地挂着。这是山中秋夜特有的景象,一条永远寂静无人的小路。"永谢"二字暗示这条路被世人遗忘已久。

中间四句转入视觉描写:石砌的溪流早已荒废淤塞,野海棠的果实孤零零悬在枝头,显得格外艰辛。这里"辛苦"用得巧妙,把野果拟人化,仿佛在诉说生存的不易。

最后两句点题:古人把这种幽深难寻的路径称为"私路",就像诗人在呼唤着这条隐秘的小路。这里的"私"不是指私人所有,而是形容小路隐蔽、不为人知的特性。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观察,把一条荒芜山径写得充满灵性。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槲叶、木花、石溪、棠实等景物的白描,自然流露出对幽静山野的喜爱,以及淡淡的物是人非之感。文字简洁却意境深远,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树叶的清香,感受到山雨的凉意。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