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逸世界,用简单自然的画面传递出宁静淡泊的生活理想。
前两句"路入桃源近,门藏竹户深"像电影镜头般展开:沿着小路走近桃花源般的居所,竹门半掩在幽深的竹林间。这里的"桃源"不是真的地名,而是借用陶渊明笔下那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暗示这是个避世的好地方。竹门深藏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感觉主人是有意避开外界纷扰。
后两句"孤云同隐迹,老鹤识閒心"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了:天边的孤云和隐居者作伴,年长的鹤鸟懂得主人闲适的心境。这里"孤云"和"老鹤"都是高洁的象征,云的自由飘逸、鹤的脱俗长寿,正好呼应着隐士超然物外的品格。最妙的是"识閒心"这个说法,好像连动物都能理解主人追求宁静的志趣。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桃花、竹林、孤云、老鹤这些典型意象,勾勒出古代文人最向往的生活图景。没有直接说"我要隐居",但通过环境描写和物象选择,把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心境表达得含蓄又到位。现代人读来,也能感受到那种放下烦恼、回归简单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