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邮亭立溪端,上有石鼓字。
回顾溪水中,石鼓安所置。
移舟激清流,前山郁苍翠。
一曲遽停桡,寻真步幽邃。
洞天阊阖开,殿阁俨神位。
秦汉纪兹山,武夷君所治。
幔亭晏曾孙,遐踪久已秘。
巍巍大王峰,玉女傍立侍。
狮子西东来,昂藏不敢肆。
我本羽衣人,憩迹升真地。
珍重学仙翁,命舟行厨备。
溪山偕侣游,讨论每延迟。
二曲顿清奇,彼美宛临水。
三曲多仙岩,峭峙罕匹类。
倚空架舟函,不腐亦不坠。
小泊三杯石,坐玩逸清思。
石上饮三杯,昔贤同一致。
四曲入云中,繁花方妩媚。
春光耀亭台,灵草渐萌瑞。
崖阴刻字新,往往书故事。
五曲达平林,蔼然千古意。
精舍瞻遗容,丰碑诵遗记。
杏坛相因依,高堂揭仁智。
却令闽越中,居然作洙泗。
雄哉大隐屏,仙掌列其次。
六曲转盼间,仰高发长喟。
七曲著渔家,碧津富投饵。
八曲寂尔过,楼岩无鼓吹。
穷幽造灵峰,玄都矧可暨。
临池数本桃,道士昔手植。
感慨却回舟,烹鲜侑扬觯。
九曲烟霞深,丹庭敞宏庇。
即此非桃源,复何工拟议。
仙客偶谈玄,主人已心醉。
欢言一宿留,醺酣饱熟睡。
晨兴复招邀,具我鸡黍饲。
临行意有余,醇醪馈盈器。
顺流睇层巅,天游冀愿遂。
扪萝履崎嵚眦。灵飚空中来,
松竹舞仙帔。杖藜还高冈,
夷犹不忍弃。何当濯尘缨,
永兹飘笠寄。归休赋长篇,
聊为斯游识。
回顾溪水中,石鼓安所置。
移舟激清流,前山郁苍翠。
一曲遽停桡,寻真步幽邃。
洞天阊阖开,殿阁俨神位。
秦汉纪兹山,武夷君所治。
幔亭晏曾孙,遐踪久已秘。
巍巍大王峰,玉女傍立侍。
狮子西东来,昂藏不敢肆。
我本羽衣人,憩迹升真地。
珍重学仙翁,命舟行厨备。
溪山偕侣游,讨论每延迟。
二曲顿清奇,彼美宛临水。
三曲多仙岩,峭峙罕匹类。
倚空架舟函,不腐亦不坠。
小泊三杯石,坐玩逸清思。
石上饮三杯,昔贤同一致。
四曲入云中,繁花方妩媚。
春光耀亭台,灵草渐萌瑞。
崖阴刻字新,往往书故事。
五曲达平林,蔼然千古意。
精舍瞻遗容,丰碑诵遗记。
杏坛相因依,高堂揭仁智。
却令闽越中,居然作洙泗。
雄哉大隐屏,仙掌列其次。
六曲转盼间,仰高发长喟。
七曲著渔家,碧津富投饵。
八曲寂尔过,楼岩无鼓吹。
穷幽造灵峰,玄都矧可暨。
临池数本桃,道士昔手植。
感慨却回舟,烹鲜侑扬觯。
九曲烟霞深,丹庭敞宏庇。
即此非桃源,复何工拟议。
仙客偶谈玄,主人已心醉。
欢言一宿留,醺酣饱熟睡。
晨兴复招邀,具我鸡黍饲。
临行意有余,醇醪馈盈器。
顺流睇层巅,天游冀愿遂。
扪萝履崎嵚眦。灵飚空中来,
松竹舞仙帔。杖藜还高冈,
夷犹不忍弃。何当濯尘缨,
永兹飘笠寄。归休赋长篇,
聊为斯游识。
现代解析
这首《武夷山》是一首充满仙气和山水之美的游记诗,用第一人称视角带我们游览武夷山的九个曲流景点。全诗像一部沉浸式旅游vlog,既有风景描写,又有历史典故和人生感悟,读起来画面感十足。
开篇诗人站在溪边邮亭,发现水中有刻着"石鼓"二字的石头,立刻被勾起好奇心,乘船开启探险。随着小舟前行,两岸青山苍翠,仿佛进入仙境。这里提到的"武夷君"是道教神仙,为山水增添了神话色彩。
诗中详细描写了"九曲溪"的每一处风景: - 二曲有美人临水般的奇石 - 三曲的悬崖上挂着神秘的悬棺("倚空架舟函") - 四曲春花烂漫,崖壁刻满前人题字 - 五曲有朱熹讲学的武夷精舍,把这里比作孔子讲学的洙泗 - 六曲的仙掌峰雄伟壮观 - 七曲渔家生活恬淡 - 八曲环境清幽 - 九曲仿佛真正的桃源仙境
诗人不仅看风景,还融入其中:在三杯石上像古人一样饮酒,在道观品尝道士种的桃子,夜宿时与主人把酒言欢。最后登高望远时,山风把松竹吹得像仙人衣袂飘舞,让他产生隐居修道的念头。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是三种魅力: 1. 导游级写景:每个景点都抓住最特色的细节,比如悬棺"不腐不坠",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古今对话:把秦汉传说、朱熹讲学等历史典故自然融入,让山水有了文化厚度。 3. 真情实感:从好奇出发→游玩尽兴→流连忘返→想隐居于此,完整展现了被山水治愈的心路历程。
读完就像跟着诗人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武夷山深度游,既能欣赏美景,又能感受古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趣。诗中"何当濯尘缨"的感慨,道出了现代人也向往的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
陈观
(1238—13180)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国秀。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临安府新城县尉。入元隐居不仕。府州争迎致,率诸生以请业,观一至即谢去。有《窍蚓集》、《嵩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