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杪秋骄阳蒸热踰月不雨偶坐南轩承少保镇山先生佳篇屡赠蹶然有感怀答三首 其三

几载殊燕粤,尺书岁难陈。
今归依南斗,上下漳水滨。
漳水日悠悠,客怀亦以新。
良觌未有期,名篇眷独殷。
伐木声瑰玮,开径意清真。
所愧巴曲俚,胡以赓阳春。
申章谢存慰,报李讵能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朋友赠诗后的感怀之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自身才华不足的谦逊。全诗用平实的语言传递了真挚的情感,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空间与时间的距离感(前四句)
- 开篇就说"我们相隔燕粤两地多年",书信都难经常写,现在自己回到南方(南斗指南方),在漳水边生活。通过地理距离的描写,凸显了友情的珍贵。

2. 触景生情的感悟(中间四句)
- 看着漳水日夜流淌,自己的心境也焕然一新。虽然还没机会见面,但朋友赠予的诗篇情意深厚。"伐木"典故出自《诗经》,比喻寻求知己;"开径"表示敞开胸怀,这两句赞美朋友的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

3. 谦逊的回应(后四句)
- 作者自谦说自己的诗像"巴曲"(民间俚俗小调),难以匹配朋友"阳春白雪"般高雅的作品。最后用"投桃报李"的典故,表示虽然自己的回礼不够珍贵,但感激之情是真诚的。

全诗亮点在于:
- 用"漳水悠悠"的流动感暗喻时间流逝
- 通过地理距离(燕粤)与心理距离(诗书往来)的对比展现友情
- 用"巴曲vs阳春"的比喻生动表现才情差距,既谦虚又不失真诚

这种收到赠诗后既感动又自谦的复杂心情,就像现代人收到朋友精心准备的礼物后,既开心又觉得自己的回礼不够好一样,很容易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