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江边渡口的宁静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淡淡的孤寂感。
前两句写江边低矮的桥巷和紧闭门户的几户人家,就像用镜头拍下了一个安静的水乡角落。中间四句特别生动:道路尽头显得格外冷清,渡船载着晚归的人们;诗人通过观察风的方向知道船要启航了,涨潮的水痕留在柳树根部,这些细节让画面活了起来。最后两句像电影镜头慢慢拉远:河岸转弯处树林投下阴影,整个渔村的灯火渐渐点亮沙滩。
全诗妙在三个地方:一是用"渡更黄昏"这个倒装说法,把"越来越深的暮色"这个感觉写活了;二是"风色占帆席"这句,用"占"字把观察风向这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三是结尾的渔火描写,明明很热闹的灯火,在黄昏背景衬托下反而显得更寂寥。这种热闹中的孤独感,正是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释圆悟
释圆悟,号枯崖,福清(今属福建)人。能诗画,喜作竹石。理宗淳祐间住泉州光福寺,有《枯崖集》(《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一○《泉州重修兴福寺记》),已佚。《画史会要》卷三有传。今录诗二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