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文德郎徐竹垞过访索画赋赠

翰墨因缘千古难,纵横妙笔无人看。
君能写竹我写兰,红尘洗尽居长安。
竹爱兰心素,薰人气味毫端露。
兰爱竹心虚,旧时芒有胸中无。
兰本幽人竹,君子灵根不与众芳比。
品题安得真,名士赏心只有梅边鹤。
鹤爱兰幽竹洒落,题以新诗珠玉错。
一鹤一竹一兰花,相寻正得林泉乐。
东皇倏尔扇微风,野鹤西飞兰竹东。
竹转潇湘去,兰居楚泽中。
伫见江头布帆去如羽,万丈柳条牵不住。
扶持清梦入茫茫,日暮愁云绕春树。
万里关河,渺渺烟波。
念我故人,将如之何。
野鹤时招兰友说,道君心为此君结。
我方驾雾行云远送此君别,海上银涛立如雪。
中流一棹指蓬莱,平安早抵三韩阙。
分手赠言嘱致君,劝君莫炙离情热。
万国朝天年复年,春风重过小神仙。
竹瘦兰清鹤孤洁,花间三影邀明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文人(徐竹垞和作者)以画会友的雅趣,通过"竹""兰""鹤"三种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深厚友谊。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篇(前四句)点明主题:两位画家相遇,一个擅长画竹,一个擅长画兰,在长安城洗净尘俗,以艺术相交。用"千古难"强调知音难觅。

2. 中间部分("竹爱兰心素"到"相寻正得林泉乐")用拟人手法写竹、兰、鹤的相互欣赏:
- 竹子爱兰花的高洁素雅(香气从笔端流露)
- 兰花爱竹子的虚心(能放下过去的锋芒)
- 鹤则同时欣赏竹的洒脱和兰的幽静
这三种意象共同构成了文人理想中的精神世界。

3. 转折部分("东皇倏尔扇微风"到"日暮愁云绕春树")写离别场景:
微风吹散了三者,竹子飘向潇湘,兰花留在楚地,就像友人即将分离。用"布帆如羽""柳条牵不住"等生动比喻,写离别的无奈。

4. 结尾抒发思念("万里关河"到最后):
- 想象鹤与兰的对话,暗示友人思念
- 用"海上银涛立如雪"的壮阔景象,祝福友人平安抵达朝鲜(三韩)
- 最后以乐观的劝慰作结:期待来年重逢,再一起赏月观花

全诗妙处在于:
1. 把抽象的情谊具象化为竹、兰、鹤三种高洁意象
2. 用"画中物对话"的创新写法,比直接抒情更生动
3. 离别描写既有"万丈柳条牵不住"的想象力,又有"海上银涛"的壮美画面
4. 结尾的"花间三影邀明月"将思念化为永恒美好的画面

这三种植物和动物在中国文化中都是高尚品格的象征:竹代表坚韧,兰代表高洁,鹤代表清高。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既赞美了友人的品格,也表达了对纯真友谊的珍视。虽然要分别,但他们的精神追求始终一致,就像明月永远照耀着花间的影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