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 其四

观达无生智,空中谁往来?
永超三界狱,不染四魔胎。
游戏莲华上,安居法性台。
天上悉瞻仰,冥空赞善哉!
有缘逢广化,般若妙门开。

现代解析

这首《颂 其四》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佛教修行诗,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超脱世俗、获得智慧的精神境界。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看破红尘的智慧
开头两句"观达无生智,空中谁往来"像是修行者的自问自答:当真正看透万物本无生灭的真理(无生智),就会发现所谓的烦恼都是虚幻(空中无人往来)。就像突然明白所有烦恼其实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泡泡。

2. 自由超脱的境界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展现修行成果:"三界狱"(欲界、色界、无色界)好比是困住凡人的三层牢房,而"四魔胎"(烦恼、五蕴、死亡、天魔)就像粘人的污垢。但修行者能像在莲花上游戏般自在(出淤泥不染),住在真理筑成的高台(法性台)上,连天神都为之赞叹。

3. 普度众生的慈悲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从自我修行转向度化他人。把"般若"(智慧)比作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遇到有缘人就会自动打开。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抽象的佛法变得像邻居家随时欢迎做客的温暖客厅。

全诗最妙的是用"游戏莲华""法性台"这样接地气的比喻,把深奥的佛理转化成可感的画面。就像用"心灵健身房"比喻修行,用"思想大扫除"比喻去执念,让读者在诗意的想象中自然领悟修行真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