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副对联是清代文人金安清为滁州醉翁亭所题,通过对比欧阳修当年的潇洒和如今亭子的沧桑,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上联写欧阳修当年醉酒吟诗的场景:
1. 开篇用"翁昔醉吟时"直接带我们回到欧阳修的时代,用"溪山入画,鱼鸟亲人"八个字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就像山水画般美好,连鱼鸟都显得亲切。
2. "一官迁谪何妨"说被贬官又怎样,突出欧阳修豁达的胸襟。用"把酒临风"这个经典画面,把他和同样豁达的范仲淹(范希文)相比,说明他们是一类人。
下联写如今作者来凭吊的情景:
1. "我来凭吊处"与上联形成时间对比,用"怅"字带出遗憾之情。当年欧阳修听琴赏梅的雅趣已不复存在("琴操无声,梅魂不返"),只剩荒草丛生。
2. 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重新修葺("十亩蒿莱重辟"),还能在长满青苔的石碑上辨认出苏轼(苏长公)的题字。这里用"幸"字,表达了文物尚存的欣慰。
全联最妙处在于:
- 时空穿梭感:上联是动态的古代画卷,下联是静态的今日场景
- 人物烘托:用范仲淹、苏轼两位大文豪来衬托欧阳修
- 情感起伏:从开怀到怅惘,最后又归于欣慰
- 画面感强:溪山、鱼鸟、把酒、蒿莱、碑藓等意象组合,像看电影镜头
通过今昔对比,既赞美了欧阳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也表达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虽然景物变迁,但先贤的精神和墨宝依然留存,给人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