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僧人成鹜为祝栖老和尚七十一岁寿辰所作,语言质朴却暗含深意。
前四句用年龄对比拉近距离: "我岁乙酉夏,师年丙戌春"——诗人说自己属鸡(乙酉年夏天生),老和尚属狗(丙戌年春天生),两人生肖只差九个月,现在都已年过七十。这种轻松的年龄计算方式,既显亲切又暗含"我们其实是同龄人"的幽默。
后四句转入人生感悟: "老宦曾何补,名僧自有真"——诗人自嘲当官多年毫无建树,而老和尚作为高僧却活出了真境界。这里用"宦"与"僧"的对比,暗示世俗功名不如修行可贵。 最后以鼎湖山月为喻:皎洁月光能照见世间微尘,暗指老和尚的修行如明月,能洞彻人间纷扰。把"劫灰"(佛教中指劫难后的余烬)比作尘世烦恼,月光一照便显空明,既赞美老和尚的境界,又蕴含禅理。
全诗妙在:用生肖算年龄显得活泼,官僧对比自然引出修行主题,结尾的月光意象把祝寿升华到精神层面,毫无俗套的吉祥话,反而更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