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农李葵孺先生得请赐乘传归粤赋此以祖其行 其二

徵输繁苦赐閒归,仙仗朝辞意未违。
昼漏香烟随远骑,春明雨露滴初衣。
封题入梦悬倾藿,屯戍关情忆采薇。
栗里不知休沐罢,西畴农计尚依依(以上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一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叫李葵孺的官员退休回乡的作品。全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了一位清官告老还乡时的复杂心境。

前两句写退休背景:李葵孺在负责繁重的税收工作时体恤百姓疾苦,现在终于获得皇帝批准退休回乡。虽然离开了朝廷,但他为国尽忠的初心始终未变。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离别场景:清晨的香炉烟雾追随着远去的车马,京城春雨沾湿了他的便服。这里用"香烟""雨露"这些轻盈的意象,暗示皇帝对这位老臣的恩泽始终相伴。

五六句透露他的牵挂:即便在梦中仍惦记着公文处理("封题"指公文),也关心着边疆将士的生活("采薇"借指戍边生活)。这两个细节生动展现了一位尽责官员的职业习惯。

最后两句用陶渊明的典故:虽然像陶渊明一样退休归隐,但他仍惦记着家乡农田的耕种情况。"栗里"是陶渊明住的地方,"西畴"指农田,这两个意象点明他心系农耕的本色。

全诗妙在既写出了退休的轻松("赐闲归"),又透露出不舍("意未违");既有对皇恩的感激("雨露"),又保持着自己的操守("忆采薇")。通过日常细节和自然意象,塑造了一位勤政爱民、心系家国的官员形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