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氏遗墨轩

宣文学士吾季父,草书往往追怀素。
玉堂多暇日临池,方驾长沙美无度。
闻道尊公居豫章,亦以能书相颉颃。
锦囊长纸霜玉洁,清醉时时临数行。
云霄恍若鸾凤翥,风雨欻起蛟龙骧。
宣文已矣君未老,一字可直黄金榼。
山阴别后惊捐馆,零落狸毫并象管。
白鹅池冷绿苔深,铜雀砚寒清露满。
吾庐兵后住江村,玉堂佳帖无一存。
却忆君家文献在,香奁犀轴付诸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姓孙的朋友,赞美他们家族的书画才华,同时感慨战乱后文化传承的艰难。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夸赞孙家父子的书法造诣。先说作者的叔叔(宣文学士)擅长草书,能媲美唐代书法家怀素;再说孙父在豫章(今南昌)也以书法闻名。用"鸾凤飞""蛟龙腾"这样生动的比喻,形容他们笔走龙蛇的潇洒字迹,甚至说一字能换一坛黄金,极言其珍贵。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写战乱后的凄凉景象。提到山阴(绍兴)的文人雅集已成往事,珍贵的毛笔砚台散落各处。用"白鹅池冷""铜雀砚寒"的意象,暗示文人雅士的消逝,文化活动的凋零。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写现实的困境。作者说自己战后住在江村,连最基础的文房用品都没有了。但想到孙家还保存着先人的书画作品(文献),正由子孙们(诸昆)精心保管,言语中透露出欣慰和羡慕。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又反映了战乱对文化的破坏,最后落在文化传承的希望上。诗中"锦囊""香奁""犀轴"这些精致的物品描写,与"兵后""零落"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对文化断层的痛心,以及对艺术传承的珍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