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曙

二十五声秋点残,露华偏湿早窗寒。
胧明西月檐牙上,犹照梧桐落井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清晨的静谧画面,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传递出淡淡的孤寂感。

开篇"二十五声秋点残"用钟声的余韵暗示时间——可能是凌晨五点(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五点)。残存的钟声在秋空中回荡,既点明季节,又营造出空旷感。"露华偏湿早窗寒"进一步用触觉写景:寒凉的露水打湿窗棂,读者仿佛能摸到冰凉的窗框,感受到清晨的湿冷。

后两句转向视觉描写:朦胧的西边月亮挂在屋檐角("檐牙"指檐角翘起如牙),这个"胧明"的月光既不明亮也不完全黑暗,恰是黎明前的特殊光线。最后月光照着梧桐叶飘落井台的画面尤其精彩——"落井栏"这个动态细节,让静止的晨景突然有了轻盈的动感,落叶的飘零也暗合秋日的萧瑟。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听觉的钟声,到触觉的寒露,再到视觉的残月、屋檐、落叶,最后定格在井栏边的梧桐叶上。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残""寒""落"这些字眼,自然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让读者在静谧的秋晨中感受到一丝说不清的怅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