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忠献堂诸官韵

魏王为将过颇牧,转佐转高萧相国。
洗光日毂上天衢,海宇竦瞻如立鹤。
定储不用招四老,知公狐鼠视产禄。
青苗一疏更奇伟,时宰喙硬心愧服。
当时元老不在廷,中外知非宗杜福。
至今荒棘没铜驼,志士泪尽以血续。
故祠金貂色已暗,英风可扫炎海酷。
尚想乔岳初降灵,风采龙文照山麓。
闻孙来补翁祖处,玉题绣井新前躅。
落成举杯文字饮,高台何必糟丘筑。
百年往事陵谷改,故国苍然但乔木。
公归补衮居上前,谏草家藏皆可覆。
才如苏梅宇内少,流落应怜犹未复。
晓枝蝶闹不足云,晚节要看秋圃菊。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历史名臣(可能是王安石),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品格,同时暗含对当时朝政的批评。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功绩赞美(前12句)
- 开篇用名将(颇牧)、名相(萧何)作比,突出主人公的治国才能。
- 用"日毂升天"比喻他如太阳般照亮朝堂,天下人像仰望鹤群般敬仰他。
- 提到他不需要像张良请"商山四皓"那样费力就能稳定朝局,把政敌比作鼠辈(产禄指吕产、吕禄,这里比喻小人)。
- 特别称赞"青苗法"改革(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政策),说连反对派宰相都不得不服。

2. 历史反思(中间10句)
- 批评当时朝廷缺乏贤臣,导致国家衰败如"荒棘没铜驼"(西晋典故,喻国家灭亡)。
- 描写主人公祠堂破败,但精神仍能"扫除炎热"般激励后人。
- 通过"乔岳降灵""龙照山麓"的意象,把主人公比作山岳般崇高的存在。

3. 现实寄望(最后8句)
- 欣喜看到主人公的后代继承祖志,重修祠堂举行文雅聚会。
- 感叹百年沧桑,唯有乔木(象征坚贞)依然挺立。
- 最后以菊花喻晚节,表达对高尚品格的推崇:春天的蝴蝶喧闹不算什么,真正的气节要看秋菊的傲霜。

全诗亮点:
- 善用对比:将历史辉煌与当下衰败对照
- 意象生动:日毂、立鹤、铜驼、秋菊等意象让抽象品质可视化
- 双关手法:"狐鼠"既指吕氏族人,也暗讽当朝小人
- 现实意义:通过追忆改革家,呼吁重视人才、整顿吏治

普通人能获得的启示:
- 真正的政治家应当以民生为重,不惧非议
- 历史会公正评价每个人的功过
- 外在的荣华会消逝,但精神力量长存
- 人生要看重晚节,像秋菊般经得起考验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