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闲适高人形象,充满仙气与洒脱感。
前两句"幽人隐翠微,不知日云暮"写隐士住在青翠山林深处,专注修行以至于忘记了时间流逝。这里的"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日云暮"是黄昏时分的云霞,暗示隐士已完全融入自然。
后两句"手燃金光草,笑指瀛洲路"最有意境:隐士手持会发光的仙草(金光草),笑着指向海上仙山瀛洲的方向。这个画面既神秘又潇洒,金光草可能是炼丹或修行的道具,而"笑指"的动作透露出隐士对得道成仙的从容自信。
全诗通过"隐-燃-笑指"三个动作,塑造出一个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修行者形象。最妙的是最后指向仙山的动作,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又传递出修道者内心的愉悦与笃定。诗中"金光草""瀛洲"这些道教意象的运用,让短短20个字充满了神仙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