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上舍薄游江夏奉题通雅堂诗钞即送之潜江县幕兼讯传经书院诸肄业生 其二

及余剪烛联床夜,重与论文把酒初。
补得笙诗歌有獭,传来门客食无鱼。
和戎时尚安边论,富国谁求平准书。
此去沱潜傥相访,故人笼壁近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施大上舍去潜江县任职时所作,既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还包含对友人的期许。

前四句写回忆与友情:
- "剪烛联床夜"指两人曾一起挑灯夜谈,亲密无间。"重与论文把酒初"是说如今重逢,又像当初一样饮酒论文。这两句用日常场景展现深厚的友谊。
- "补得笙诗歌有獭"用典故(《诗经》中"鱼丽于罶,鲿鲨"指人才各得其所)暗喻友人如今获得官职;"食无鱼"典出战国冯谖,这里幽默地说虽然你当了官,但门客(可能指作者自己)待遇还没改善呢,带着朋友间的调侃。

后四句转向社会现实与寄语:
- "和戎""安边"两句直接批评时政:朝廷只顾求和妥协,无人真正关心边防;经济政策也无人钻研《平准书》(汉代经济著作)这样的治国良策。这两句尖锐指出国家面临的困境。
- 最后两句叮嘱友人:你去潜江若路过沱水,记得探望老友("笼壁"可能指另一位朋友),问问他的近况。在忧国忧民中仍不忘人间温情。

全诗亮点:
1. 真情实感:从夜话、喝酒这些小事入手,让友谊具体可感。
2. 幽默与沉重并存:调侃"食无鱼"后立刻转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3. 以小见大:通过送别这件小事,折射出晚清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

就像现代人送好友去外地工作,既回忆一起撸串聊天的日子,又吐槽公司待遇,最后不忘叮嘱"到了那边常联系",只不过诗人把这些放在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大时代里,让普通的离别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