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綦江地区(今重庆一带)热闹的迎春场景,充满市井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人们准备春宴的热闹:从贵州南部(南黔)运来的精致食盒(甸榼)里,摆着刚烤好的鹿肩肉(鹿胛)和炖熟的兔头(兔首燖),展现了当地人以野味待客的豪爽风俗。
后两句聚焦盐商的生活:经营盐业的商人(鹾商)虽然辛苦,但春宴上也殷勤地斟满美酒(酌醴)。最后一句特别提到富顺县的富义盐厂,用"几斤盐"的俏皮说法,暗示这些宴席的丰盛都是用盐商们一秤一秤卖盐的钱换来的。
全诗妙在:
1. 用"鹿肩兔头"等具体野味,让人仿佛闻到春宴香气
2. 通过盐商这个特殊群体,反映当时盐业贸易的繁荣
3. 结尾的"几斤盐"既写实又幽默,道出宴席背后的经济支撑
4. 短短四句就勾勒出商人、美食、地方特产等多重元素,像一幅生动的市井迎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