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首德仁起复赴京

首君自是人中杰,襟宇澄清湛秋月。
妙龄肄业湘黉中,入室升堂迈同列。
后来识我罗江边,论交耿耿金石坚。
一篝照雨夜连榻,百壶载酒朝同船。
鹗书忽向云间落,鹏运三千莫能遏。
扶摇直上九重天,受职姑苏问民瘼。
下车才拟施砭剂,椿萱万里哀音至。
满城桃李无心栽,衰绖归来守亲制。
寝苫枕块甘毁瘠,要竭衷情酬罔极。
流光苦恨不少迟,倏尔星霜又三易。
悽悽忍把祥琴调,起治行李趋天朝。
西风江柳正萧索,远来别我恩波桥。
吁嗟此别休洒泪,忠孝由来无二致。
诚能移孝忠于君,若是尤为孝之备。
况今正际清明日,四海车书混同一。
鸾凤不出衔瑞图,翠竹猗猗为谁实。
酌君桑落赠君诗,送君高步黄金墀。
明年二月春风时,我亦飞棹来京师。
与君重约凤凰池,青云浩荡长相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首德仁赴京任职时所作,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忠孝品格的赞美。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赞美好友的才华与品格(开头到“百壶载酒朝同船”) - 开篇直接夸赞首德仁是人中豪杰,心胸坦荡如秋月般清澈。回忆他年轻时在湘地求学时就才华出众,后来两人在罗江边相识,成为肝胆相照的好友。用“一篝照雨夜连榻,百壶载酒朝同船”这样充满画面感的句子,描绘出两人挑灯夜谈、把酒言欢的深厚友谊。

2. 叙述好友的仕途与家庭变故(“鹗书忽向云间落”到“倏尔星霜又三易”) - 写首德仁如大鹏展翅般获得朝廷重用,在苏州任职时一心为民。但突然接到父母去世的消息,立刻放下公务回乡守孝三年。通过“满城桃李无心栽”的比喻,突出他因悲痛而无心政事的状态;用“寝苫枕块甘毁瘠”的细节,表现他守孝时的哀痛与虔诚。

3. 劝勉好友忠孝两全(“悽悽忍把祥琴调”到“若是尤为孝之备”) - 描写好友强忍悲痛重新赴任的场景。作者安慰他:忠君和孝亲本质相通,若能以侍奉父母之心效忠国家,就是更大的孝道。这里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说得非常接地气。

4. 展望未来重逢(“况今正际清明日”到结尾) - 以当时天下太平为背景,用“鸾凤衔瑞图”“翠竹结果实”等吉祥意象,表达对好友前程的祝福。最后约定明年春天在京城重逢,用“凤凰池”“青云”等象征仕途高位的词汇,寄托对彼此未来建功立业的期待。

诗歌亮点: - 比喻生动:用“秋月”喻品格高洁,用“大鹏”喻仕途腾达,通俗易懂。 - 情感真挚:无论是回忆共饮的欢乐,还是描写守孝的悲痛,都情真意切。 - 说理自然:把“忠孝一体”的大道理融入送别场景,毫不生硬。 - 结构完整:从相识到离别再到约定重逢,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普通送别诗的伤感,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理想的共勉,展现了古代文人既重情义又心怀天下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