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这首诗名为《赠别冀侍御崔司议》,是一首告别诗。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冀侍御崔司议的深深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首句“有道君匡国”,这里的“有道”可以理解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诗人称赞友人是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能够辅佐君王治理国家。这是对友人才能和品行的赞美。
接下来“无闷余在林”,诗人表达的是友人在林间不会感到烦闷,意味着友人是个喜欢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人。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深厚,即使分别后各自在林中也不会感到孤独和烦闷。
第三句“白云峨眉上”,将地点定位在峨眉山上,白云缭绕,给人一种高远、辽阔的感觉。这里可能寓意着友人的高洁品格和远大志向,如同峨眉山的白云一样高洁无瑕。
最后一句“岁晚来相寻”,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即使到了年底(岁晚)也会回来寻找友人,再次相聚。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重逢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让人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