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书怀二首 其一

远客真秦赘,清时谢楚狂。
斑衣辞故国,青佩久殊方。
世俗蛮争触,余生谷似臧。
正须逃姓字,毋使异庚桑。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在钱塘江畔抒发内心感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联"远客真秦赘,清时谢楚狂": - 诗人自比"秦赘",用古代入赘女婿的典故,表达自己像寄人篱下的外来者 - "谢楚狂"指拒绝效仿古代狂士,暗示在太平年代选择低调处世

第二联"斑衣辞故国,青佩久殊方": - "斑衣"指彩衣,暗用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表达离乡不能尽孝的愧疚 - "青佩"是官员服饰,说明在异乡为官已久

第三联"世俗蛮争触,余生谷似臧": - 用"蛮触相争"的典故讽刺世人像虫子般为小事争斗 - 以古代隐士臧谷自比,表达想要隐居的愿望

最后一联"正须逃姓字,毋使异庚桑": - 用庚桑楚的典故(老子弟子隐居改名),表示想隐姓埋名 - "毋使"二字透露出身不由己的无奈

全诗精华在于: 1. 通过多重典故,展现了一个在异乡为官的文人矛盾心理:既想保持清高,又不得不妥协于现实 2. "逃姓字"的愿望特别打动人心,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 3. 用虫子争斗的比喻,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世俗名利的思考

这些古代文人的烦恼,其实和现代人在职场、生活中的困扰很相似,所以读来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