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郑康成故里
嬴秦烧群籍,发难在臣斯。
六经日芜秽,《正义》何由治。
大哉康成公,独蕴高世姿。
穷经窃奥窔,学道抉藩篱。
律吕研迁志,算术察《周髀》。
杂考申韩法,旁罗纤纬辞。
譬如大河流,百变属冯夷。
清浊并相纳,不必分派支。
譬如洪炉铸,群材付工倕。
金铁齐入治,不必权毫釐。
考稽既已久,蔚为大经师。
诗笺毛氏故,书证安国遗。
易立爻辰例,传可废疾医。
三礼尤卓卓,旧典精研稽。
老妪数家珍,了了无所迷。
汉儒称后劲,有功在宣尼。
后学谭性命,反兴菲薄思。
大善且不录,吹毛以求疵。
遂使昧礼朝,黜祀逞其私。
岂知泰岳高,不以划而卑。
宋人开理学,汉人为之基。
离象安得意,求兔端赖蹄。
饮水不思报,昧本当骇疑。
更有龊龊者,学语方小儿。
掇拾前人说,百端相排诋。
有曰男子御,何必五日期。
有曰郊天鼓,安得麒麟皮。
更仆虽终数,哓哓无已时。
骅骝驽骀笑,大鹏𪈔鸠讥。
弃鼎宝康瓠,庸庸安足嗤。
我朝群儒荟,起而修明之。
煌煌东州学,炳若中天曦。
余居里相近,先哲常心仪。
驱车过东道,搔首访遗祠。
自恨生也晚,遗编手徒披。
训诂勤钻仰,未得见津涯。
生平有向往,瓣香心自知。
六经日芜秽,《正义》何由治。
大哉康成公,独蕴高世姿。
穷经窃奥窔,学道抉藩篱。
律吕研迁志,算术察《周髀》。
杂考申韩法,旁罗纤纬辞。
譬如大河流,百变属冯夷。
清浊并相纳,不必分派支。
譬如洪炉铸,群材付工倕。
金铁齐入治,不必权毫釐。
考稽既已久,蔚为大经师。
诗笺毛氏故,书证安国遗。
易立爻辰例,传可废疾医。
三礼尤卓卓,旧典精研稽。
老妪数家珍,了了无所迷。
汉儒称后劲,有功在宣尼。
后学谭性命,反兴菲薄思。
大善且不录,吹毛以求疵。
遂使昧礼朝,黜祀逞其私。
岂知泰岳高,不以划而卑。
宋人开理学,汉人为之基。
离象安得意,求兔端赖蹄。
饮水不思报,昧本当骇疑。
更有龊龊者,学语方小儿。
掇拾前人说,百端相排诋。
有曰男子御,何必五日期。
有曰郊天鼓,安得麒麟皮。
更仆虽终数,哓哓无已时。
骅骝驽骀笑,大鹏𪈔鸠讥。
弃鼎宝康瓠,庸庸安足嗤。
我朝群儒荟,起而修明之。
煌煌东州学,炳若中天曦。
余居里相近,先哲常心仪。
驱车过东道,搔首访遗祠。
自恨生也晚,遗编手徒披。
训诂勤钻仰,未得见津涯。
生平有向往,瓣香心自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对东汉大儒郑玄(字康成)的致敬之作,通过对比古今学术风气,表达了对郑玄学问的敬仰和对后世贬低汉学的不满。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郑玄的学术成就(开头到"蔚为大经师") - 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典故开头,说郑玄在文化衰败时挺身而出,像大河容纳百川、洪炉熔炼金属一样,广泛研究经学、律吕、算术甚至法家思想,最终成为集大成的经学大师。这里用"大河""洪炉"比喻郑玄学问的博大包容。
2. 具体学术贡献("诗笺毛氏故"到"有功在宣尼") - 列举郑玄注释《诗经》《尚书》《周易》《三礼》等经典的成就,说他像老奶奶数家珍一样熟悉典籍,是汉代儒学的集大成者,对孔子学说有传承之功。
3. 批判后世贬低汉学("后学谭性命"到"庸庸安足嗤") - 批评宋明理学兴起后,有些人像小孩学舌般贬低汉儒考据之学,甚至质疑郑玄对"男子守丧五日""祭天鼓用麒麟皮"等礼制的解释。诗人用"骅骝(骏马)被劣马嘲笑""大鹏被小鸟讥讽"的比喻,讽刺这些浅薄之徒是"弃鼎宝康瓠"(丢掉宝鼎却珍惜破瓦罐)。
4. 个人追慕之情(最后部分) - 诗人说自己与郑玄同乡,专程探访祠堂却遗憾生不逢时,只能通过钻研郑玄的著作表达敬仰,就像持香祭拜一样虔诚。最后"瓣香心自知"用佛教敬香的比喻,强调这份敬意发自内心。
核心思想:诗人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像郑玄那样扎实广博,反对空谈性理的学术风气。诗中反复用"大河纳清浊""洪炉炼金属"等意象,强调学术需要包容与实证,这对当下碎片化、浮躁的学习态度也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