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闲适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淡泊之趣。
前两句写隐士的住所环境:靠着青翠的山峰,打开窗户独自隐居。这里用"青嶂"形容山色,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隐士的日常生活:在石田里耕种,看着水中倒映的月亮;穿着草鞋混迹于樵夫渔夫之间;在万道山谷中独自吹笛;在孤灯下读书。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相处、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隐士的向往:如果能结庐同住,愿意一起在九溪钓鱼。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隐士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诗中"水月"、"芒履"、"吹笛"、"孤灯"等意象都充满诗意,共同营造出一个超脱世俗的隐逸世界。
陈鸣鹤
(?—1560)明浙江山阴人,家居南京,字鸣轩,一字九皋,号海樵,一作海鹤,又作水樵生。嘉靖四年举人,袭其祖军功,官绍兴卫百户,非素志,因弃官称山人。自少时即博览奇帙名帖。曾得奇病,乃自学为医,七年而愈。工诗善画,水墨花草最为超绝。有《海樵先生集》、《越海亭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