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
杜陵叟,居杜曲,终岁胼手兼胝足。
刈麦初罢又插秧,身劳岂畏泥涂辱。
旱魃为虐苗皆枯,大风卷地更折谷。
天灾厄人人无言,县官催租火迅速。
哀鸿嗷未休,豺虎满人屋。
粟帛献稍迟,金刚齐努目。
竹笥搜尽寒冬衣,桑阴鬻我耕田犊。
官钱虽纳杼柚空,谁将灾苦宣苍穹。
苍穹明镜鉴万里,讵能察我茅檐蔀屋之私衷。
刈麦初罢又插秧,身劳岂畏泥涂辱。
旱魃为虐苗皆枯,大风卷地更折谷。
天灾厄人人无言,县官催租火迅速。
哀鸿嗷未休,豺虎满人屋。
粟帛献稍迟,金刚齐努目。
竹笥搜尽寒冬衣,桑阴鬻我耕田犊。
官钱虽纳杼柚空,谁将灾苦宣苍穹。
苍穹明镜鉴万里,讵能察我茅檐蔀屋之私衷。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农民老杜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古代底层百姓在天灾人祸双重压迫下的生存困境。
全诗分三个层次展开: 1. 先刻画老杜的勤劳形象(住在杜曲村,手脚长满老茧,割完麦子马上插秧,再苦再累也不怕),为后面的悲剧做铺垫。 2. 接着描写天灾(旱灾让禾苗枯死,大风把庄稼吹倒)和人祸(官吏像豺狼般催租,搜刮到只剩冬衣,连耕牛都被抢去卖)。最讽刺的是"官钱虽纳杼柚空"——税交完了,织布机也空了,道尽百姓被榨干的绝望。 3. 最后发出血泪控诉:老天爷虽然明察秋毫,但哪能看到茅草屋里的苦难?这个反问句像一记重锤,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上天无眼,官府无情"的残酷现实。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金刚努目""豺虎满屋"等生动比喻,把凶恶的官吏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 "刈麦初罢又插秧"这样具体的生活场景,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农民的辛劳 - 结尾的质问既是对命运的无奈,也是对不公社会的强烈抗议
全诗像一部微型纪录片,通过一个老农的遭遇,反映了千千万万农民的悲惨命运,至今读来仍令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