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瀛亭二首 其二

北望沧溟大,茫茫天地间。
回环知万里,缥缈认三山。
汉使何年到,星槎度岁还。
蟠桃应已熟,方朔在人寰(明王云鹭《蓬莱阁集》卷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望瀛亭上眺望大海时的壮阔景象和丰富联想,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北望沧溟大,茫茫天地间"就像用广角镜头拍下的全景:向北望去,浩瀚的大海与苍茫天空连成一片,让人直观感受到自然的宏大。这种开阔感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自己站在海边远眺的体验。

三四句"回环知万里,缥缈认三山"则像镜头拉近后的特写:海面波浪回旋仿佛延伸到万里之外,远处若隐若现的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山)更增添了神秘色彩。这里把具象的海浪与虚幻的仙山结合,虚实相生。

后四句转入神话想象:"汉使何年到"借张骞乘筏探天河的故事,暗示自己也渴望探寻仙境;"蟠桃应已熟"借用西王母蟠桃三千年一熟的典故,而"方朔在人寰"(东方朔是传说中偷吃蟠桃的仙人)的调侃,又让仙境传说落地到现实人间。这种从现实景象自然过渡到神话传说,再回归人间的写法,既展现了想象力,又带着幽默的生活气息。

全诗妙在将三种距离完美融合:肉眼可见的海天距离、想象中的神话距离、以及诗人立足人间的心理距离。就像我们站在海边既能看到真实浪花,又能幻想远方有美人鱼,最后想起自己还得回家吃饭一样,既浪漫又真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