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县

踏破层云下碧霄,沈黎烟景晚萧萧。
山分僰道蛮天迥,路向乌斯异国遥。
荒邑衙斋供馆舍,民居板屋耐飘摇。
无眠一夜风声急,似听钱塘八月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溪县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文风貌,展现了一个偏远荒凉却又充满生命力的边陲小城。

前两句写作者从高处下来,穿过层层云雾,看到傍晚时分的清溪县笼罩在朦胧烟雾中,景色萧瑟。"踏破层云"这个动作感很强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跟着作者一起经历了这段下山旅程。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清溪县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特色。这里靠近少数民族聚居地(僰道),通往遥远的异国(乌斯),地理位置十分偏远。县城的官衙简陋得像临时住所,老百姓住的木板房在风中摇摇欲坠,却顽强地挺立着。这些描写既表现了当地的贫瘠落后,也暗含对当地居民坚韧生命力的赞叹。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作者整夜听着呼啸的风声,那声音让他想起家乡钱塘江八月的潮声。这个巧妙的联想,既写出了当地环境的恶劣(风声如潮),又流露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在这样一个偏远荒凉的地方,听着狂风呼啸,难免会想起家乡的种种。

整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将边陲小城的荒凉与壮美、当地居民的艰辛与坚韧、游子的孤独与乡愁,都融入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中。最打动人的是,作者没有刻意渲染悲苦,而是在平实的描写中,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种既苍凉又充满生命力的独特美感。

0